9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安康市住房公积金安居惠民30年”新闻发布会。
市委通讯组组长但丹主持。市住房公积金经办中心主任金华荣介绍我市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30年总体情况。陕西广播电视台等20余家省市媒体参加发布会。
金华荣介绍,30年来,我市实现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从无到有的历史突破。伴随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住房公积金在促进我市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资金池”稳步扩大。据统计,1993年全市缴存单位仅有156个,缴存职工6126人,当年归集资金45万元。截至目前,全市住房公积金实缴单位3132家,实缴职工11.56万人,年缴存额已突破16亿元。30年间,缴存单位、缴存人数、年缴存金额分别增长了19倍、18倍、3640倍,全市累计缴存住房公积金已突破150亿元。尤其是近10年,缴存增速每年平均都保持在9%以上。全市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实现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全覆盖,城镇集体企业、城镇私营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扩面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和相关政策在安康得到了全面落实,整体工作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惠及人群持续扩大,缴存质量与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个贷率”全省领先。“个贷率”是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与缴存余额之比,是体现公积金支持个人贷款买房力度的重要指标。从我市发放第一笔职工住房贷款金额1.2万元算起,30年来,全市累计发放公积金贷款117亿元,共有7.26万户家庭享受公积金低息贷款优惠,支持职工购房面积819万平方米,拉动住房消费178亿元,为解决职工住房困难、提升住房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特别是近10年,全市个贷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位居全省前列,累计放贷95亿元,比对商业银行利率标准,可为缴存职工节省利息支出1.64亿元。近10年,每年都有3万多名缴存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累计提取62亿元。资金的高效使用,有力支持了缴存职工购房、租房、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等消费,为实现全市缴存职工“住有所居”“安居惠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政策面”聚焦大局。聚焦全市发展大局,定期对全市住房公积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在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框架下,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制定出台符合地方发展实际的使用政策,保障缴存职工的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尤其是近10年,每一次政策紧缩或宽松调整,都是立足于国家和省市发展大局,都经过了周密调研和科学研判,力求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做出公积金贡献。如2010年,为稳定经济增长,加快去库存力度,放开装修贷款、直系亲属互贷、互提政策;2012年为支持保障房建设,将双职工贷款额度从20万元提高至40万元,单职工从15万元提高至30万元;2017年,为适应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将双职工贷款额度从40万元提高至60万元,单职工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2020年以来,为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影响,出台阶段性支持政策,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防火墙”越筑越牢。资金安全是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生命线”。近年来,不断完善内控机制,依托科技赋能,强化审计监督,逐步构筑起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的资金安全“防火墙”。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大额资金调拨、存储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严格决策程序,加强对资金规范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深化电子稽查工具运用,将业务政策标准、审核要求及操作人员权限范围等条件嵌入业务系统,给资金风险防控装上“智慧大脑”,动态监测业务流程、资金流向。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管审计,主动配合第三方审计,定期“体检”,对症下药,保障了住房公积金的安全运行,贷款逾期率长期保持在0.15‰以下。
“获得感”持续增强。以打造政府放心的行业单位和群众满意的办事窗口为目标,创新思路,优化举措,打造365天“不打烊”的公积金服务,不断提升缴存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常态化开展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解决边远乡镇职工、残障职工、警察、医生、教师等特殊人群在规定时限内因故不能到窗口办理面签等业务的难题。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婚姻登记、征信、不动产登记等跨部门信息互联共享,努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拓宽微信、网厅等网上服务渠道,目前一网通办事项已达到26项,跨省通办事项达到8项,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据统计,全市12个公积金办事窗口过半数被所在的政务中心评为年度红旗窗口,每年收到的表扬锦旗都在10面以上。市中心2019年、2020年、2021年在全市党风政风行风评议中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单位”。
发布会上,市住房公积金经办中心业务科、信息科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