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住房公积金经办中心 > 动态要闻 > 今日要闻 > 正文内容

驻村札记:脱贫路上品茴香

作者:姚泽练发布时间:2017-07-05 17:44

627日,是我在宁陕县筒车湾镇桅杆坝村住村扶贫的第二天。火辣辣的太阳像蒸笼一样笼罩着大地,一连半个月没下雨,玉米、辣椒、向日葵、四季豆等农作物都耷拉着枯黄的叶子。

正午时分,我和住村帮扶队员尤垚走进桅杆坝组黄宗贵的家中,他正忙着把屋子里的土往菜地里挑。开始还以为他在培修房屋,好好的屋子,哪来这么多的土。打听才得知这是天麻授粉结束之后留下的基土。

黄宗贵今年41岁,腿脚有点残疾,是2015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妻子早年去世,唯一的女儿嫁在邻村常年在北京打工。这些年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搞点种植,打点临工,生活勉强自给自足。

环顾他的家,除了洗衣机、电视机,还有一辆摩托车。“有了车,到镇上拉菌丝,半个小时轻轻松松就回来了,要是用背驼,一天也背不回来。”

黄宗贵说的菌丝,就是密环菌。“繁殖天麻必须要用它就相当于天麻的粮食,没有菌丝,天麻就不会生长。”他指着刚刚拔掉的天麻杆说:“这些都是三月授的粉,七十天就长出花粉了,要是早两天来,就可以看到我取下的花粉,比面粉还细,还轻。”

其实,种天麻是个技术活,必须人工繁殖。这些年,黄宗贵不断摸索,已积累出一套适合当地的种植经验。“天麻要三分阳,七分阴,怕晒。种天麻是勤快人的活路,啥时候授粉,啥时候移栽,啥时候采挖,必须按照节令来,不然一年到头就白搞了。”

笔者在村里探访产业脱贫情况,黄宗贵是大家心目中的大户和能人,村里76户贫困户当中,数他最能吃苦。桅杆坝产业基础薄弱,看似样样都有,家家都在搞,但一样也不成气候。今年,村上把天麻、猪苓、魔芋确定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因地制宜一户一业,不搞大而全。黄宗贵去年载了500多窝,今年申请了四万元的脱贫贷,有了资金做底垫,一次性扩张了300多窝。

“天麻的价钱咋样?”笔者问。

“天麻见效快,今年栽,明年八九月就可以卖了。前些年价钱好的时候有十一二元一斤,现在种的人多了,仍有六七元一斤吗,比种庄稼强。”

“一年能卖多少?”

“每年能挖的有400窝左右,差不多1000多斤天麻,可以买七八千元。”

黄宗贵靠勤劳的双手,过上了比较宽裕的日子。空闲时间,还打些临工。“这里攒点,那里挣点,一年万把块钱还是轻松的!”黄宗贵底气十足地说。

房前屋后的边角地,也没有荒废。几蔟长势茂密的茴香、和香、川香。“炖肉、烧鱼,没有这个不行。自己种,吃起来方便,又省钱,连叶子都可以做作料。”说着,黄宗贵摘下一把茴香尖尖上的嫩叶递给我。

可以看出,黄宗贵早已过滤掉了一个人的孤独和落寞,他所拥有的,正是靠辛勤劳动换来的殷实生活。下午,我在驻村工作队驻地做饭时,在黄花鸡蛋汤里特意放了少许茴香叶,果真香极了。

窗外,随着一阵摩托车的轰鸣由近及远,一个粗壮的身影逐渐消失在通村水泥路的尽头。黄宗贵又去县城的一个工地打临工去了。

打印 关闭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915—3269119
网站标识码:6109000065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6983号 陕公网安备:6109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