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基层,真正做到工作创新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造福群众在基层。岚皋县官元镇从站稳群众立场、维护群众利益、增进群众感情、改进群众工作出发,创新开展 “双十工程”, 从根本上解决了 “由谁来管”、“靠啥去管”、“怎么管好”的问题,让群众权益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畅。这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做法值得基层学习借鉴。
弹丸小镇,蜚声三秦。
慈禧太独爱古家村的红香米,姜太公钟情大北河的子牙鱼。
钛磁铁矿储量全国第二,鸡蛋梁人工造林工程陕西第一。
嵌在岚皋西南角、人口不足万人的官元镇,总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与震撼。如今,一项以管理“十个一”、服务“十上门”为内容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双十”工程,被全县17个镇办学习借鉴。
盛夏七月,笔者驱车百里来到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风雨兼程,耳闻目染,感受发展的激情与活力,见证收获的欣喜与感动,一张沉甸甸的“官元答卷”定格心间。
决策篇:“水面上的葫芦沉不下去”
民穷财困是官元最现实的镇情。面对发展现状,官元奋力后发赶超。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不断推进,镇党委、镇政府发现党群干群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交通便利了,与群众的距离反而疏远了;通信发达了,同群众的沟通反而困难了;干部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反而下降了。核心表现在少数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有所淡化,习惯于坐蹲机关,思想上相信群众不够,工作上深入群众不够,生活上关心群众不够,方法上贴近群众不够。
“水面上的葫芦沉不下去”,镇党委书记刘锋平把这种干部作风做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他认为,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状态决定一个地方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态势,没有一点实干和创新精神是打不了翻身仗的。
2011年底,官元镇在认真总结紫阳“包组联户”和宁陕“连心工程”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官元特色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双十工程”。其载体是“三联三评三服务”:领导联村、干部联户、党员联重点;群众测评、干部互评、党委考评;服务方便群众,服务安全稳定,服务经济发展。
具体要求是,管理“十个一”:一张便民连心卡、一张服务公示牌、一套民情信息台账、一本民情通讯录、一本民情工作日志、一个便民工作室、一张民意调查问卷、每周到村一天接访接办、每月一次全面走访、每年为包联农户办一件实事好事。服务“十上门”:惠农政策上门宣传、证件手续上门代办、矛盾纠纷上门调解、群众困难上门解决、发展产业上门帮扶、实用技术上门培训、计划生育上门服务、法律法规上门援助、民生设施上门建设、关怀关爱上门送达。
“双十工程”把产业发展、安全生产、计划生育、防汛防滑、看病住房等涉及群众所急所盼所需的大情小事实行集中包干,使干部、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一线流动。镇班子成员每人包联1-2个村,每名机关干部包联20-30户农户,有能力的党员志愿者再包联3-5户重点户。包联责任到户到人头,一定两年不变。
全镇60多名镇村干部,与全镇1600余户7400余人结成“亲戚”,实行网格式联系、保姆式服务、亲友式帮扶,使干部都有了自己的“责任田”。各村在醒目位置均设立了公示服务牌,党员干部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及承诺事项一目了然。人人有目标,个个有压力,考核结果直接与晋升、录用、评优、津贴挂钩,干好干坏不再一个样。
成果篇:“群众得实惠才是看得见的发展”
在“双十工程”实施过程中,全镇干部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突出位置,扑下身子,进村入户,集中精力解决道路、饮水、住房、上学、看病、增收、就业等实际问题,使“有困难找干部”这句话深深印在了群众心坎上。
几年前,古家村饮水灌溉项目因无法与农户达成占地协议而痛失良机。而今却是另一番模样,村民不惜好田好地主动为集体建设让路,新规划的新村大气磅礴,一期30多户巴山民居已进入粉刷阶段,花坛、路灯、廊桥等基础设施正在紧张施工,一沟之隔的二期60余户的征地拆迁已经完成,占地300余平方的新村活动中心正在进行地基开挖。
包联这个村的正是镇党委书记刘锋平。他要求新村规划、拆迁、施工各个环节,一定要邀请村民代表参与,水、电、路、桥等建设方案必须由村民自己说了算。当了10多年支书的田正权,感觉今年比任何一年都忙,仅上半年实施的项目就有十余个。“群众得实惠才是看得见的发展”,面对笔者采访,他深有感触地说。
陈耳村想办摩托车驾照的人多,联村干部邀请县医院和交警队工作人员进村现场培训考试,两次累计办理70余本,为群众省去车费两万余元。镇有便民服务中心、村有便民工作室、户有“双十工程”包户员,“保姆式”服务让群众办事不再难。上半年,全镇累计为群众代办各类手续证件152件,发展增收项目360个。
“十二五”,官元勾勒了“富裕官元、生态官元、畅通官元、开放官元、和谐官元”五个新官元的壮丽图景。起步之年,官元发展突飞猛进,以移民搬迁、农村产业、项目建设为核心的群众受益大、受益快的民生工程取得明显成效。41户在集镇规划区建房,86户在新村或公路沿线建房,30户进城定居。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资金年均兑现1200万元以上。以千亩富硒富锌莲藕、千亩林下魔芋、万亩优质核桃园,万亩中药材、万只山羊养殖基地为核心的“三万两千”产业布局基本形成,红香贡米、子牙鱼、半边菜等旅游土特产品走俏。总投资1500余万元的集镇大桥、客运站、文化站、幼儿园等一批重大惠民项目相继开工。
“双十工程”的深入开展,不仅助推经济建设迈上了快车道,也催生社会管理实现了新突破,实现了“暖民心、查民情、解民忧、帮民困、促民富”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全镇涉及土地、低保、道路、林权等热点问题的信访量下降了74%,没有发生一起集体访、越级访。广大干部在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具体问题过程中,锤炼了作风,积累了经验,带领群众走上了康庄大道。2011年全县综合考核,官元狠心摆脱全县倒数,跨入受奖行列,并被评为升级晋档先进党委。
启示篇:“每个老百姓都是代表和委员”
实施“双十工程”,促进和谐发展,官元在跨越赶超的征途中,意气风发,步履铿锵。“每个老百姓都是代表和委员,心系百姓,方可执政为民”,谈到今年以来的工作体会,刘锋平如是说,
而在笔者看来,官元实施“双十工程”,促进和谐发展,其现实意义不仅停留在官元的发展进步上,更重要的是为基层在新时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一个成功范本,留下深刻启示。
启示一:必须与群众建立血肉联系。干部只有真正沉下去、蹲得住、安下心,真切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与普通群众一起感受幸福与快乐、困难与艰辛,才能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双十工程”要求干部把群众当亲人,面对面沟通,把平时难以听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真实反映出来,这样既能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又能检验制定的政策、部署的工作是否符合基层实际,还能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
启示二:必须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获得不竭的动力源泉。“双十工程”要求干部重心下移,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千方百计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真正把工作做在群众急需处,把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民生大事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启示三:必须帮群众增强造血机能。不能片面地把联户理解为单纯物质方面的支持,重要的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农村干部群众头脑,坚持“扶贫”与“扶智”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党建帮扶、物质帮扶、精神帮扶、文化帮扶多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双十工程”立足服务群众这个主题和核心,既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具体生产生活困难,又给农民群众送去科技、知识、信息和其他致富手段,从而推进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