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住房公积金经办中心 > 动态要闻 > 今日要闻 > 正文内容

驾起干群“连心桥”铺就农村“幸福路”

作者:方巍 周福明 李鹏发布时间:2012-03-27 08:46

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三问三解惠民生”活动的重要部署,务求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确定将“统筹城乡、三联共建”村——汉阴县城关镇益心村作为重点联系对象,结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全面实施“连心工程,紧紧围绕推进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工作目标,详细制定调研提纲,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期探索“三问三解”活动工作路径、帮扶措施并付诸实践。

一、摸底子,找路子

1)摸清村情底子。开展“三问三解”活动,三问是前提,要从摸清村情开始。通过驻村走组串户和与村组干部座谈调研,我们包联的益心村位于汉阴县城东北方中山区,距县城18公里。山大人稀,土地瘠薄,区域海拔500-800米,呈现“五条梁夹四条沟”地理轮廓,自然立地条件及生产生活环境较差。辖4个村民小组,143户,416人,其中贫困户88327人,非贫困户3367人,五保户22户。有劳动力215人,其中青壮劳力外出务工人数122人。总耕地面积789亩,其中水田128亩,旱坡地660亩,以传统种养业为主。山林面积较大,人均达到5亩,基本为生态林为主,资源利用低下。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50元,劳务输出收入占大头。村“三委”班子换届完成,共有党员7人,三支主要领导年龄结构偏大。群众文化程度较低,其中大专以上3人,高中5人,初小一半以上,文盲占40%。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硬化了4.3KM通村公路,修建了村级活动室,改造低压线路3.5公里。受到扶贫开发和移民搬迁政策惠及,有条件的50200余人农民群众外迁至县城及周边村。目前尚有15户人家有意愿搬迁进城入镇,加上余下来的78户(包括五保户)共93户固守田园居住山上,大多还住着石板房,其中危房户20户。农村妇女、老人、儿童“三留守”情况比较突出。

2)理清发展思路。提高“三问三解”针对性及时效性,必须依据村情实际,科学寻找帮扶思路。经过周密分析和综合研判,确定下步帮扶方向,即按照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方向,以解放思想观念为先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两个集中”(人口向城镇和农村社区集中、产业向规模经营集中)为路径,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目的,统筹考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基层管理和社会服务五大建设,力争两年内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民素质有新提高,特色产业有新进展、社会管理有新起色。

3)确立目标定位。“三问三解”有思路更要有目标。在具体定位上,促进人口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实施梯次迁移,以有条件农户搬迁下山进城入镇为主,余下户相对集中,建设农村新型生态社区;产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土地、山坡资源流转为抓手,努力培育市场主体,依靠大户带动,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快速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继续稳步提升劳务输出质量和效益,全面做好维权服务;基础建设以解决人饮水利工程和村级活动室软硬件提升达标为主,适时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加强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农村养老、医疗、文化、卫生、教育政策惠及;及时化解农村矛盾,促进发展和谐稳定。通过聚合资源、协作奋战,力争两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整个村由三类提升到二类,逐步建设宽裕美好新农村。

二、    谋发展,惠民生

1)制定发展规划。“三解”是目的,要善于把握大局,大处着手。以总体规划为引领,按照“纲领”进行建设,避免发展走弯路。根据村上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衔接汉阴城镇整体规划,制定村级发展总体规划。以资源优化配置和集中集约发展为原则,统筹安排人口布局、土地利用、特色产业、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分区规划生产区、生活区和服务区,按照“山上发展林果、山中建设基地、山下集中居住”模式,描绘发展蓝图。有了科学完善的发展规划之后,就要通过“三问三解”活动,让干部带着发展思路进村入户,遵照规划办事行事。

2)确定发展项目。落实“三解”,各项工作靠项目推动,分类分期进行推进落实。一是发展现代农业项目,确定山中发展优质核桃、板栗基地,林下发展养鸡及种植魔芋,家庭发展养猪养羊产业,利用“畜沼园” 循环发展模式,大力促进特色产业建设。二是推进基础设施项目,继续完善路、电、讯设施,勘察水源修建小型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工程两处。三是实施移民搬迁项目,落实集中安置点,继续推进15户有意愿有条件农户搬迁到城镇。四是整村推进工程项目,积极协调争取列入2012年扶贫开发计划。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指标20户、五保户住房改造22户。五是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加快村级活动室软硬件建设,为村部及村办小学解决桌凳30套,立项建立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开展村民健康体检,有效防控地方传染病。

3)培育增收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三解”的重中之重,要突出产业支撑,加快增收步伐。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建立横向到产业、纵向到农户增收体系,确保村有骨干产业、组有发展大户、户有增收项目,一项一项落实发展任务,一件一件解决发展难题。今年重点发展优质核桃100亩、板栗120亩,发展林下魔芋50亩,培育林下养鸡及养猪大户24户,协调农林部门落实好物资帮扶,提供好技术指导。帮联干部要从产业帮扶、政策帮扶、爱心帮扶入手,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一些实事,调动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加快发展。

三、化矛盾,促和谐

1)梳理意见问题。彻底弄清民忧、民怨、民困,群众出了上联,干部就要答好下联。当前,影响农村和谐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群众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少数群众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仍然是一项长期任务。调研中我们初步梳理了13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和问题,其中产业发展意见2件,基础建设建议6件,政策落实问题1件,基层组织建设问题2件,卫生健康问题1件,邻里纠纷信访1件。这些意见和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有的是发展所需,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努力化解矛盾。有矛盾不可怕,贵在及时化解。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直接关系到村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应做到工作早主动、问题早发现、矛盾早解决,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状态。对于产业发展和基础建设意见,应逐个逐步加以解决;对于群众合理诉求,普遍推行便民服务代理机制,立即协调解决;对于诉求过高的问题,要主动连心交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条件成熟再行解决;对于信访问题,要落实信访案件包抓责任,坚持一案一策、主动下访、限期解决;对于可能发生越级上访的,要带着感情上门做好思想工作,把群众稳控在当地。通过连心工程,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心贴心开展思想交流,主动排查化解矛盾,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深入开展平安农村创建活动,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切实解决农村养老、看病、调解、照顾、务工、办事、增收“七难”问题。

3)宣传教育群众。农民群众是朴实的,只要讲清理办实事,“三解”自然顺畅推进。现时工作中,要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户,把急需的科技知识送到农民手中,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送到农村,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更新思想观念、掌握致富技能、树立良好风尚。一是抓好政策宣传。采取编读本、搞宣讲、抓培训等有效形式,及时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到位,及时把当前形势和发展任务宣传到位,及时把新农合、新农保、家电下乡、退耕还林、各种补贴等惠民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二是加强技术服务。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将科普知识、种养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将市场信息传送到家家户户,解决好群众发展产业缺技术、缺信息的问题。三是开展文化教育。通过建立文化阵地、实施远程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群众守法纪、明事理、知荣辱,通过自力更生、辛勤劳动,建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

四、建机制,抓落实

1)建立组织机制。成立“三问三解”活动组织机构,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按照“领导联村、科室包组、干部帮户”的工作要求,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职工共同抓的浓厚氛围。整合单位干部力量,合理划分联帮责任,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实施“三问三解”全覆盖,做到思想、责任、措施三到位。坚持帮扶部门牵头,协调县、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联动,着力抓好组织实施,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力促村上升级晋档,农民增收致富,矛盾得到化解,生活显著改善。

 2)规范工作程序。创新服务群众方式,提升开展活动质量。通过排出到村时间、明确工作任务、配发帮联日志、建立民情档案、发放连心卡片和解决事项笔录等形式,规范工作程序,追求实际效果。积极推行宁陕县在连心工程中创造的“八承诺”、“十上门”工作经验。“八承诺”即:党的政策经常讲,农民增收记心上;红白喜事及时去,邻里矛盾快到场;娃娃失学上门劝,平安创建不能忘;民生工程户户到,群众困难我来帮。“十上门”即:干部上门宣讲政策法规,指导致富门路,兑现惠民政策,代办证照审批,叮嘱安全生产,调解矛盾纠纷,劝返辍学学生,协理红白喜事,解答疑难问题,消解干群隔阂。及时掌握群众所盼所想,量力而行帮群众排忧解难。

3)转变干部作风。通过“三问三解”,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工作到一线开展,责任到一线落实,感情到一线增进,才干到一线提高。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做到“六个不”要求。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树立干部良好形象,维护党和政府威信。在进村入户时,随身带上帮联日志,随时随地记录群众意见和学习心得,并向群众发放“连心卡”,公开自己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方便群众联系。积极为群众送政策、送科技、送文化、送教育、送项目,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驾起干群“连心桥”,铺就农村“幸福路”

4)严格督查考核。“三问三解”要真重视不要假重视,要真连心不要假连心,要真办事不要假办事,要真坚持不要假坚持,要真效果不要假效果。单位要加强对开展“三问三解”活动的督促检查,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突出问题。要将“三问三解”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列为干部职工培训和后备干部履职的重要内容,同干部选拔任用和人事安排挂钩,作为干部评优树模、职务晋升、落实待遇的重要依据。“三问三解”办公室要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年底评比,以督查促落实,以考核定奖惩,以实绩评优劣,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打印 关闭
网站地图
运维联系电话:0915-3269598
网站标识码:6109000065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6983号 陕公网安备:61090202000062号